不锈钢弯头的成型工艺:
1、加热
对采用热成形方法制造管件而言,为满足成形工艺中对材料变形的要求,成形时需要对坯料进行加热。加热温度通常视材料和工艺需要确定。
热推弯头或热弯弯管成形时,通常采用中频或高频感应加热的方法,也有采用火焰加热的方法。这种加热方式是与弯头或弯管成形过程同步进行的连续加热,管坯在运动中被加热并完成成形过程。
不锈钢弯头热压弯头、热压三通或锻件成形时,通常采用反射炉加热的方法、火焰加热的方法、感应加热的方法或电炉加热的方法等。这种加热是先行将管坯加热到所需要的温度,再放入模具中压制或锻制成形。
2、焊接
带焊缝的管件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用焊管制造的管件,对管件制造厂来说,采用焊管的成形工艺与采用无缝管的成形工艺基本相同,管件成形过程不包括焊接工序;另一种是由管件制造厂完成管件成形所需要的焊接工序,如单片压制后再进行组装焊接成形的弯头、用钢板卷筒后焊接成管坯再进行压制的三通等。
管件的焊接方法常用的有手工电弧焊、气体保护焊以及自动焊等。
制造厂应编制焊接工艺规程用以指导焊接工作,并应按相应规范要求进行焊接工艺评定,以验证焊接工艺规程的正确性和评定焊工的施焊能力。从事管件焊接作业的焊工应通过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考试并取得相应资质证书方可从事相关钢种的焊接工作(根据一些行业的规定,用于一些行业的焊接管件要取得行业规定的焊工考试和焊接工艺评定,如船用管件的焊接要取得相应船级社的焊工考试和焊接工艺评定)。
3、热处理
热处理工序是管件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加热、保温及冷却的热处理步骤,成形过程产生的加工硬化、残余应力、金属变形缺陷等,使成形后管件的金属组织、性能发生变化,恢复到变形加工前的状态或使其性能和提高。
常用的热处理装备为反射炉、电炉等;通常的控制方式为炉内的热电偶通过传感器连接到温度-时间自动记录仪的控制装置上进行。
不同的管件产品标准中对热处理的规定不尽相同。并非所有经过变形的管件均要进行热处理,通常,对于低碳钢材料的管件其 终成形温度不低于723℃(再结晶温度)时,可不用进行热处理,因在此温度条件下其 终的组织状态基本上是正火状态,低于这一温度或高于980℃时应进行热处理;合金钢或不锈钢材料的管件不论采用冷成形或热成形,均应进行热处理。
对热处理的常规检验一般通度试验完成。
4、表面处理
管件的表面处理通常采用喷砂、抛丸、打磨、酸洗等方法进行,以产品表面的锈蚀,划痕等,使产品达到光滑的表面,满足后续加工、检验的要求。
对采用抛丸进行表面处理的管件,其表面硬度会略有增加。
5、切削加工
切削加工是完成管件的焊接端部、结构尺寸、形位公差加工的工序。对有的管件产品切削加工还包括内、外径的加工。切削加工主要通过机床或通用机床完成;对于尺寸过大的管件,当现床能力无法满足加工要求时,还可以用其它方法完成加工,例如大口径弯头采用的气割后打磨的方法。
管件的外观、尺寸检验通常在切削加工后进行。
6、无损检测
无损检测是检验材料和管件加工过程可能出现的缺陷的重要工序。多数管件产品标准中对于无损检测的要求进行了规定,但要求不尽一致。除满足产品标准规定和订货要求进行无损检测外,一些对质量控制较为严格的制造厂还根据材料、加工工艺和内部质量控制规定制定无损检测要求,以出厂产品的质量。
不锈钢弯头检查方法:
1、超声波法,超声波检测法是利用超声波的脉冲反射原理来测量管壁腐蚀后的厚度。检测时将探头垂直向弯头内壁发射超声脉冲,探头 先接收到由管壁内表面的反射脉冲,然后超声探头又会接收到来自管壁外表面的反射脉冲,这个脉冲与内表面反射脉冲之间的路程间距反映了管壁的厚度。
2、漏磁通法,漏磁通法检测的基本原理是建立在铁磁材料的高磁导率这一特性之上,弯头腐蚀缺陷处的磁导率远小於弯头的磁导率,弯头在外加磁场作用下被磁化,当弯头中无缺陷时,磁力线绝大部分通过钢管,此时磁力线均匀分布;当弯头内部有缺陷时,磁力线发生弯曲,并且有一部分磁力线泄漏出钢管表面。检测被磁化弯头表面逸出的漏磁通,就可判断缺陷是否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