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弯头连接,抗振动,将连接部位一次性做牢固,避免了“活接头”松动的可能性,施工便利,避免了现场焊接作业和套丝作业,不锈钢弯头的使用寿命长。实地腐蚀试验数据标明,不锈钢弯头使用寿命可达100年,不锈钢弯头几乎不需要维护,因此,其性能价格比非常好,运行寿命成本较低,经济效益显著。不锈钢弯头现场安装为便利。安装耗时仅为焊接管件或套丝的1/3,缩短了工期和费用,避免了渗漏水情况发生。弯头在连接使用中按照的方式和原理进行控制和使用,具有良好的安装特性和价值,需要不断的采用的方式进行使用。
不锈钢弯头具有优异的性。不锈钢表面薄而的氧化膜使不锈钢在所有水质中都具有优异的性,即便地埋也具有优良的性。因此它适用于各种水质,除了,不需要对水质进行控制,同时,也没有腐蚀和超标的渗出物,能够保持水质纯净卫生,二次污染,能经受高达每秒30米的高水流冲击。
不锈钢弯头成型工艺过程一般是一个圆形环壳可以切割成4个900弯头或6个600弯头或其它规格的弯头,该工艺适用于制造弯头中径与弯头内径比大于1.5的任何规格大型弯头,是目前制造大型承压弯头的理想方法。
不锈钢弯头在冷挤压弯头的成形过程是使用的弯头成形机,将管坯放入外模中,上下模合模后,在推杆的推动下成形。它的外形美观、壁厚均匀、尺寸偏差小,故对于不锈钢弯头特别是薄壁的不锈钢弯头成形多采用这一工艺制造。这种工艺所使用的内外模精度要求高;对管坯的壁厚偏差要求也比较苛刻。
不锈钢弯头应用于不同的场合,因此有着各种不同的造型,不锈钢弯头的加工方法也有差异,国内不锈钢弯头管件的主要加工技术方法:常规半连续热连轧、CSP连铸连轧、中厚板机组、炉卷机组四种。下面对不锈钢弯头四种加工技术方式做如下介绍:
1、半连续轧机:包括1机架炉卷轧机及5机架精轧机。在半连续轧机上,管件在精轧道次所经历的热轧从管件的一端到另一端实质上是恒定的。其工艺特点是连铸薄板坯存在偏析,连铸薄板坯偏析是进一步提高不锈钢弯头管件质量的关键技术问题;
2、炉卷轧机:炉卷轧机包括一架往复式粗轧机及一架4辊往复精轧机。在精轧机两边的输送线上安装了两台热卷轧机。在炉卷轧机上,不锈钢弯头管件整个长度上的热机械历史显著变化,尤其是在微不锈钢弯头管件生产中,将强烈影响精轧机上产生的再结晶程度、晶粒长大及析出,并且导致整个不锈钢弯头管件长度上终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剧烈变化;
3、中厚板机组:主要生产宽厚板,用于直缝埋弧焊管的生产,直缝埋弧焊管,广泛应用于油气高压输送主干线上;
4、CSP连铸连轧:在CSP生产线上对含有铌、钒、钛复合微合金化的低碳锰钢,采用合适的控轧控冷和卷取工艺,可以管件的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符合现代X60不锈钢弯头的技术要求,符合现代不锈钢弯头管件发展趋势。
不锈钢弯头的抛光方法:
1、机械抛光
机械抛光分为粗抛光和细抛光。
粗抛光是在转速200-300转/分的电动抛光盘上用粗呢绒进行的。在粗抛光的过程中,要适当的撒上较粗的氧化铬、氧化铝或氧化镁抛光液,并保持抛光盘上呢绒的湿润。在粗抛光过程中要拿紧试样,沿抛光盘的径向往复运动,均匀地调整所施加的压力,注意其压力也不应过大。抛光开始时,要不时的撒些抛光液。以后慢慢减轻压力,减低抛光液的浓度直至抛光到细磨痕消失,平整光亮且没有黑点时为止。粗抛光的试样经水洗净后再进行细抛光,通过细抛光以求粗抛光所留下的磨痕,使磨面光亮平整。
细抛光所用的抛光机与粗抛光所用的设备基本相同,其转速为150-200转/分。
细抛光采用柔软的毛织物,通常用细呢绒进行抛光。抛光粉要细些,市面上售的氧化铬经水选浮后可用于细抛光。若要的抛光效果,可选用细氧化镁或氧化铝作抛光液在麂皮上手工抛光。在细抛光过程中施加的压力应比粗抛光时轻,抛光液不要太浓,绒盘要保持的湿度。因为呢绒太干,容易将磨面划伤,出现较深较多的划痕;呢绒太湿也不好,会使磨面氧化。呢绒湿度随着抛光过程的进行而逐渐减少。经常观察试样细抛光的情况,提起后在试样的抛光面上不粘带抛光液及小的水珠。而保持一吹即干的水膜时,要轻轻抛光。待试样的粗抛光磨痕消失,基体清亮,拿起后在试样的抛光面上无水膜时,试样的细抛光已经合适。若使用氧化镁抛光粉时,要随用随配,用过后应将呢绒盘取下,放在流动水中仔细清洗,以解变质。试样在抛制过程中无论是粗抛光或细抛光都不宜时间过长,压力过大,否则将抛掉合金中的相,使磨面的变形层加深,从而影响抛光质量,在下一步观察时得出错误的组织结论。
2、化学抛光
化学抛光是让材料在化学介质中表面微观凸出的部分较凹部分优先溶解,从而平滑面。这种方法的主要优点是不需复杂设备,可以抛光形状复杂的工件,可以同时抛光很多工件,。化学抛光的核心问题是抛光液的配制。化学抛光的表面粗糙度一般为数10μm。
3、点解抛光
工件上脱离的金属离子与抛光液中的磷酸形成一层磷酸盐膜吸附在工件表面,这种黏膜在凸起处较薄,凹处较厚,因凸起处电流而溶解快,随黏膜流动,凹凸不断变化,粗糙表面逐渐被整平的过程。工件作为阳接直流电源的正。用铅、不锈钢等耐电解液腐蚀的导电材料作为阴,接直流电源的负。两者相距距离浸入电解液(一般以硫酸、磷酸为基本成分)中,在温度、电压和电流密度(一般低于1安/厘米2)下,通电时间(一般为几十秒到几分),工件表面上的微小凸起部分便首先溶解,而逐渐变成平滑光亮的表面。